美骑观察

(图片来源:新浪体育)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4日早上,是无数中国科蜜心碎的一天。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斯台普斯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一代传奇的谢幕,引来国内各大NBA资讯平台的争相报道,无数NBA球迷请假也要看这场比赛,甚至还有公司专门放假让员工感受着历史性时刻(当然也有像美骑一样组织NBA爱好者在公司集体观赛的)……

伤感的话别,大家已经看到很多了,这里笔者也不矫情。而此刻作为一个自行车从业者我在想的是,什么时候,有一位自行车手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礼遇?

科比的职业生涯是对“明星效应”这个词的极佳诠释:他的每场比赛,都会有大量球迷观看;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关注;现役NBA很多优秀球星,包括库里、杜兰特等,都是他的球迷;无数中国球迷因为他开始关注NBA;而他每次来中国,都会有大量球迷围堵;他为NBA、湖人队和耐克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回报……而这次谢幕战,即使科比能力已经不如从前,即使湖人皇朝不再,甚至对手爵士也不是联盟中颇受关注的球队,但它依然做出了惊人的观赛数据,这只是因为一个人——科比。

所以,我们这里简单谈谈一个话题:明星对于一项运动的推广有多重要?

中国球迷为科比献上巨幅画像(图片来源:新浪体育)

首先,明星能带来更多该项运动的粉丝和爱好者。和我同年代的NBA球迷,很多人是因为科比开始入NBA的坑;更早一辈,则是因为乔丹;姚明在休斯敦火箭的9年,更是为NBA输送了大批中国粉丝。谈到自行车运动,虽然阿姆斯特朗的禁药丑闻令他的神话崩塌,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环法七冠王的年代让大量还不了解自行车运动的人开始关注公路自行车比赛。这些例子都鲜活地告诉我们,明星对于公众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其次,明星可以给这项运动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据腾讯统计,光今天的科比告别战,就有1.1亿人在腾讯NBA频道观看(这还不算其他直播和转播平台),而关注科比本赛季的独立用户则达到2亿人!可以想象,光科比一个人一年就可以给腾讯NBA创造多少广告营收。巨量的观众,毫无疑问将会推高该项赛事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赛事,更多的媒体愿意去直播或转播,更多的商户愿意在这个赛事中投入赞助,这些都意味着赛事可以更好的生存、运作、以及推向更多的观众,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NBA没有巨星,那它的商业价值也会大幅缩减。

仅从上面的两点,就不难理解明星对于一项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自行车运动,还缺像科比一样的明星。

其实自行车圈子里的明星并不少,如参加过三大环赛的计成以及夺得过世界冠军的任成远、郭爽;另外还有业余赛里面活跃的胡浩、封宽杰和丁勇等。但这些明星车手距离真正的“现象级巨星”仍有很大距离,这就注定这些车手的影响力覆盖面有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笔者个人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目前仍然缺乏在国际赛场上拥有绝对竞争力的车手;二是在明星自行车手的包装推广方面没有真正做起来。

中国自行车手在国际赛场上缺乏竞争力是不争的事实。可能我们自行车爱好者会说,自行车运动不只有成绩,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但是对于更多的入门者以及外围观众来说,他们能够直接感知的确实只有成绩。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中国车手获得了环法冠军,我相信关注这个比赛的中国人会比现在多得多。实际上,中国自行车手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成绩的屈指可数。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车手没有能力,也不是黑我们的车手不努力,因为我也是一个车迷,也有自己喜欢的中国车手。造成这个现象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自行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其实还处于起始阶段,而在欧洲则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而很多国内车手甚至都没有很科学的训练方式,只是简单粗暴一味练一味骑,局限了个人潜力的发掘;此外,国内的自行车赛事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以及家长对孩子成长规划的观念,都埋没了很多自行车运动的好苗子。

明星自行车手的包装推广不足也涉及很多方面。一是资金紧凑:目前很多车手车队主要由自行车品牌赞助,而自行车行业又并没有到十分赚钱的地步,这就导致一些车队及车手先保证个人收入和车队生存,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做包装运营;二是媒体对于赛事报道的内容比较传统,一般只关注赛事过程和结果,对于一些车手的花边新闻较少涉及,更不要提和NBA一样炒作科比和乔丹的对位、23 VS 24号的王者之争等话题了。当然,这个话题还可以延伸出很多,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的赛场经常会有大批观众,但他们当中有多少是一直关注自行车比赛的真爱粉?

一项体育运动发展期到成熟期有赖于很多因素,“明星效应”只是其中一个,但其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很期待中国自行车运动可以出现一个像科比、姚明一样的现象级选手,不仅可以在自行车圈内产生影响,也可以吸引更多还没有关注自行车运动的观众,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

本篇匆匆写就,难免会有思考不周全的地方。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或者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拍砖。

责任编辑:阿志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