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掌先着地还能减少着地时间。脚着地的时候是跟地面黏在一起的,处于静止状态,而前进的时候是两只脚都腾空的时候,这样我们才能往前移动,因此脚掌触地的时间越长,越会拖到前进的惯性。
如果是后脚跟先着地的话,后脚跟需要先经过中足再到前足,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触地时间增加,进而拖到惯性。而前脚掌先落地则省略了这一步骤,因为重心一直都压在前脚掌上的,因此减少了着地时间,提高了效率。
铁三的徐国峰教练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就是在同样的的速度下,要求跑者先后用后脚跟和前脚掌着地的跑姿跑一段距离,记录并比较两者触地时间的差异。
测试数据证明了前脚掌先着地的触地时间的确比后脚跟先着地的触地时间要短得多。放在全程42公里的马拉松来说,每一次触地都节省一点时间的话,跑完全程下来,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能减少膝盖和小腿受伤的几率。
世界上跑马拉松最快的运动员基普乔格,也是一直使用前脚掌先着地的跑法。基普乔格能跑得这么快,相当一部分的功劳是因为使用了正确及高效的跑姿。
(基普乔格 跑姿)
那为什么很多跑友还是习惯用后脚跟先着地?
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节奏和速度无法跟上。前脚掌先着地的确能发挥脚踝缓冲的能力,但这个过程需要足部及小腿肌群都能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撑。如果力量不足,就会发不上力,感觉脚底软绵绵的,进而又慢慢变回后脚跟先着地的跑姿。
由于前脚掌先着地对跑者的速度和节奏都要求较高,对于习惯后脚跟先着地或运动水平较低的跑者来说,短时间内就形成前脚掌先着地的跑姿难度较大。因此,不建议这类跑者过快改变前脚掌先着地的跑姿,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积累慢慢形成前脚掌先着地的习惯。
可能有部分跑友对"前脚掌先着地"和"踮脚跑"会存在误解,认为"前脚掌先着地" = "踮脚跑",但其实"前脚掌先着地" ≠ "踮脚跑"。"前脚掌先着地"是指脚掌以接近水平的角度落下,前脚掌先着地,随后整个脚掌再接触地面,通过这样的过程来缓和着地带来的冲击。
而"踮脚跑"指的是跑步时候脚后跟一直不落地,虽然跑得快,但是这种跑姿容易使小腿肌肉过度紧绷,并诱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和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等,因此这种跑姿适用于距离较短的跑步。
马拉松的距离是以"公里"来算的,跑得最快的基普乔格也要接近2小时才能跑完全程,使用"踮脚跑"几乎是不可能的,对膝盖和小腿的伤害也很大。因此,不论从速度上来说,还是对身体的好处来说,前脚掌先着地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
高效跑姿一定是前脚掌先着地吗?答案是 yes. 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肌肉力量支撑你使用这种跑姿,而不是强撑着使用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